深度剖析:蓝光LED为何能斩获诺奖?
摘要: 蓝光LED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一出,整个LED行业内企业或是专家学者都为此感到无比光荣。世界的发明如此之多,蓝光LED凭借怎样的魅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连奖项的获得者中村修二被告知获奖的消息时,也对记者表示:“这简直难以置信。”
发展趋势:LED产业快速发展的牵动
随着白炽灯淘汰的进程加快及节能灯补贴政策即将结束,LED照明产品逐渐普及并且全面替代传统照明产品。而正是这一发展背景,让LED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更加深入,LED对于人们的作用日益受到全球重视。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CTO齐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除了行业熟知的由蓝光LED产生白光的重要意义,及其高效率带来的节能减排的期望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产业的进程远远快于早期的设想,使得多种LED应用在短短的十几年间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如LED照明在这几年的应用推广(从户外亮化到节能替换),及LED作为背光的应用等等。
华南理工大学文尚胜教授同样表示,“蓝光LED”这次获诺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前LED照明产业的蓬勃兴起,科学界逐渐认识到“蓝光LED”发明的重大意义。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留言戏言,本次“蓝光LED”获诺奖,中国LED产业应该是获奖的第四人。
发明者:坚持不懈 拥有“一根筋”的精神
前(7)日,当蓝光LED的三位发明者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一公布,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郑立荣教授第一时间向中村修二教授发出了祝贺。他表示,“中村教授获奖最大的特点,是他脚踏学术和产业两地,执著地把理论用技术走通,从而实现应用,这恐怕是他得奖的最大的理由。”
据了解,中村修二在短短四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克服了两个重大材料制备工艺难题,一个是高质量氮化镓薄膜的生长,另一个是氮化镓空穴导电的调控。复旦大学长期从事光器件研究的陈良尧教授说:“中村修二当年在公司里研究蓝光二极管,自己亲手改造MOCVD长膜,对长膜机理了解很深入;别人做出来的GaN薄膜质量很差,很多人都放弃了,他做出来的就好,最后一点点地获得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他的一种技术上的突破。”
而另一位获奖者赤崎勇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同样强调了研究团队的执着精神是成功的秘诀。他坦言,不少人之前对他说,他的研究在20世纪结束时也不会取得成果,“但我决没有这么认为,我只是一直在做我希望做的事”。
CREE中国CTO邵嘉平博士也表示,总之,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拍脑袋的灵感做出了很牛逼的事情。事实是,他们一根筋地坚持做研究(以十数年计算),本身就很聪明,加上运气好,才有的收获。
在众人“摈弃”的领域另觅蹊径,坚持不懈地努力,“有心人”终会获得成功的果实。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皮尔•德尔辛教授(Per Delsing)强调了获奖者的坚持与执着。 “有趣的是,很多大公司都曾尝试做这件事,但最终都失败了。” 德尔辛说道。“但这几名科学家坚持不懈反复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功。”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