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将投资西安70亿美元建晶元厂
摘要: 作为“改革开放后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外资项目”,三星电子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高端存储晶元项目自去年9月12日开工至今,已有4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
目前,经过一年的建设,三星快闪记忆体项目的主体厂房已基本成型,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工厂整体建设要到年底完工,明年2月份进行试生产,每月晶元产能预计将达到10万片。
有业内人士预估,三星快闪记忆体晶元项目将吸引10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解决1.3万人就业,达产后产值将超过600亿元人民币。
发酵中的“三星效应”
投资建厂生产快闪记忆体晶元,这只是三星投资西安的第一步。
今年9月,三星电子研究院、三星数据开发中心宣布在西安高新区开业,投资5亿美元的三星电子封装测试项目正式签约。这也意味着从最初的研发到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到下游的测试、封装,三星自己的半导体业务已经在西安组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由三星项目的示范作用带来的IT产业集群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公开资料显示,随着三星半导体项目的顺利落地,目前已有6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来西安高新区投资考察,并有42家配套企业落户,其中17家企业已在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投资建厂。预计年底前,还将有4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西安高新区。
此前,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赵红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国有一家化工巨头企业,此前高新区费尽全力想吸引他们,以便为区内企业提供配套,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但当得知三星项目落户西安后,对方却主动找上门来,目前一个投资2亿美元的高技术项目已经确定落户西安高新区。
不过在顾文军看来,三星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西安吸引企业的门槛,令企业在向政府要条件时「比照三星」,但西安现有支持力度是否足以支撑,仍面临考验。而快闪记忆体晶元投资回报期较长,西安高新区在付出大量土地和财政优惠政策后,未来成效与回报如何,仍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与此同时,伴随着韩国企业和人口的涌入,面临提升的还有西安城市多方面的“软体”水平。
赛迪智库财经所秦海林博士告诉记者,产业建设往往导致移动人口集聚暴增,“标准化的工厂厂房建设速度飞快,但“软体”方面的配套建设,如医疗、卫生、教育等等能否跟上发展,与之相匹配,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以往情况来看,有些城市选择的做法是先发展,至于“城市病”却要慢慢来,并没有找到两者的平衡。”
公开资料显示,在教育方面,目前西安还没有韩语学校,而在医疗卫生方面,语言障碍成了韩国人看病就医的大问题。
而对于中国相关企业而言,三星这一业务入华未必是个好消息。顾文军认为,按照三星的计划,还有不到半年时间就要实现量产,而三星对于技术保密严格,生产线也不会对外代工,这意味着落地之后将和国内企业在人才资源方面展开越发激烈的争夺,从这个角度来看“弊大于利”。
此外,按照目前中国本土晶元厂商的实力,在三星的强势竞争下,未来或将放弃12英寸以下的快闪记忆体晶元的制造,“届时市场上很可能陷入寡头竞争,国内企业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难。”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