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苏州城市夜景规划初探有感(图)
摘要: 谈到江南水乡,我们脑海里就会有一幅幅画面在眼前闪过:在弯弯的小河道里,一叶扁舟轻轻地划过,两岸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层层叠叠的粉墙黛瓦构成江南风光畅想曲........
谈到江南水乡,我们脑海里就会有一幅幅画面在眼前闪过:在弯弯的小河道里,一叶扁舟轻轻地划过,两岸连绵不断、高低起伏、层层叠叠的粉墙黛瓦构成江南风光畅想曲........几十年过去了,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规模也扩大了许多倍,我们过去的江南水乡还在吗?她现在的面貌又如何?她与其他建筑环境又是如何相互协调在一起的?下面我们以苏州市的发展状况来解答以上问题。
一. 城市肌理
苏州古称平江,历史悠久,春秋时代即为吴国的都城,。当时的城门有阊阖门、盘门、胥门等,名称一直保持至今。在后代的文章诗稿中,记载了许多苏州城的情况,许多诗文中提到的街、巷、桥、坊的名称,多沿用至今。自吴国始,秦、汉、晋、唐以来,苏州都是东南沿海人口众多、规模较大的重要城市之一。
宋代平江府图
隋大业六年(公元601年)开通了由京口(镇江)到余杭的大运河,使它更成为该地区的航运中心,商业手工业更为发达,所以一直是江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宋代佛、道两教并崇,位置都在主要道路旁或尽端,由于这些高耸建筑物的位置选择恰当,与城市道路及河道配合良好,形成很好的城市对景,并构成丰富美丽的城市立体轮廓。
平江城中集中居住着大地主、官僚及商人,大型宅院也很多。在清代以前就有较大的私家园林,如沧浪亭等。有记载说:酉丽池为治,积土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 。苏州的城市园林,在南宋时已有相当的规模以后更加发展,形成独具风格的苏州古典园林建筑艺术。
苏州经过1953年1986年两次大的城市规划及建设,即将形成古城居中,东园(工业园区),西区(苏州新区),南景(风景区),北廊(交通走廊)的城市格局。古城:假山假水城中园;新区:真山真水园中城。
一.夜景总体规划架构
结合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结合新的景观改造方案,以苏州市的历史、现状和建设动态为基础,形成点、线、面结合,动态伸展的架构。我们以古城区为核心,辐射全城,选取重要路段、对景、节点进行夜景观设计,构成完整的城市夜空间脉络,满足不同层面和功能的需求,改善城市居民的夜生活环境。
1.夜景总体规划构架:
五个区、十八条景观视廊、三类滨河界面、一环高架边界、十一个景观节点构成。
2.老城区:
由山塘河、石路商业街、外城河以内区域构成。主要表现三个内容:
①历史文化:
北寺塔、沧浪亭等著名园林充满了传统文化的氛围;
平江路、山塘河等市内的小河道表现了苏州城东方威尼斯的情趣;
外城河是古今风光的大检阅;
4.工业园区:
以工业园为基础,建设另一个商业、文化、体育、娱乐设施配套完备的新城。主要表现工业园、商贸、居住的特色;
综上所述,通过五个区、十八条景观视廊、三类滨河界面、一环高架边界、十一个景观节点构成了苏州城市夜景架构,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城市几千年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苏州市总体规划
2.苏州市各分区规划
单位地址:上海四平路1388号同济联合广场C楼1003室
邮编:200092
电话:021-33626010
传真:021-33626017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