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价格回归 规模与成本左右企业
摘要: 12月19日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北方冬日的阳光和寒风下,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舟硅业”)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总体建设已经完成了93.26%,预计2009年上半年可以稳定地出产品。”神舟硅业总经理姜文正向记者表示。
2007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太阳能的第一生产大国,占全球产量的26.6%。2007 年世界前16 家太阳电池公司中,中国已经占有了6家。
相比之下,中国的国内需求却颇为羸弱。我国太阳能发电市场发展却极为缓慢,2007 年累计装机容量仅有10 万千瓦,不足全球的1%。
整合者生存
金融风暴的袭来,为多晶硅及其下游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增添了诸多变数。
“上马的多晶硅项目,特别是民营企业,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一旦融资跟不上,将会延缓其进程。”
神舟硅业财务总监徐杰指出,由于目前的金融危机,“预计2010年达到平衡的多晶硅供需,有可能被延迟到2012年。”
另一方面,则是石油和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价格下跌,令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迫切性得以舒缓。
“国内有一家大型的光伏生产企业,之前通过长单锁定了其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这在多晶硅价格暴涨时,是它的优势。但现在,长单则对这家企业拖累颇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打通产业链的上下游,不失为正确之路。
以航天机电为例,其参股神舟硅业,正是出于将多晶硅和光伏产业打通的考虑。
2008年12月17日,航天机电发布公告,表示“为构建完整的新能源光伏产业链,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准备通过配股募集资金10 亿元增资神舟硅业,而在此之前,航天机电已经以自有资金向神舟硅业先行增资2 亿元,目前,上市公司合并持有神舟硅业29.43%的股权。
光伏板块是航天机电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因处于行业下游,受上游多晶硅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明显,毛利率呈递减趋势,也影响了该公司订单承接。
“太阳能电池的成本,50%以上是多晶硅的成本,现在打通了产业链,也会把成本降下去。”航天机电总经理左跃向记者表示。
据姜文正介绍,以多晶硅80美元每公斤的价格计算,神舟硅业可以在5.07年回收全部投资。而即便经历了前段时间多晶硅的恐慌性暴跌,其市场价格仍远高于80美元每公斤。(编辑:PCL)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用户名: 密码: